北安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,把对村巡察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,严格落实上级巡视巡察整改要求,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以“四个紧盯”为切入点,做好村级巡察整改“后半篇文章”,切实把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,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回应群众关切。全市行政村62个,已巡察58个,发现问题903个,制定整改措施921个,已整改789个,移交73名村干部问题线索,立案53人,立案率72.6%。
紧盯责任落实,“上下联动”合力改。按照市、乡、村“同步反馈、同步整改”要求,建立对村巡察反馈意见分别向村党组织、乡镇党委、巡察整改日常监督部门、市级分管领导四方反馈工作机制,明确由乡镇党委抓总整改,村级党组织切实扛起整改主体责任,市纪委监委、市委组织部和分管市级领导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督查督办、全面跟踪,在整改落实上集中发力,形成村级巡察整改“市监督、乡镇统筹、村落实”的“三级联动”工作格局,进一步提高村级巡察整改成效。十八届市委已对58个村党组织开展巡察,巡察整改中呈报监督部门、分管领导反馈意见117份,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问题清单、责任清单、整改清单174份,市纪委监委、市委组织部审核整改方案、整改报告116份。
紧盯突出问题,“一体推进”立即改。分析研判村级巡察发现的问题,按照应改、能改、尽改、快改原则,坚持巡改同步、提级整改、跟踪督改一体推进。将群众反映强烈、政策法规有规定、市乡村三级有能力、现场巡察期内有预期解决的问题边巡边改,以“短平快”方式推动解决群众关切。针对村级项目建设、往来款清理、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管、产业振兴等普遍性、特殊性的问题,由所在乡镇进行提级整改,达到巡察一村、整治一域的效果。强化督查检查,坚持经常+日常、定性+定量对巡察整改成效开展评估,在巡察反馈后1个月内和集中整改期结束后,市纪委监委、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巡察办按照“一听、二核、三通报、四问责”督改机制,开展联合督查检查,逐项核对评分,确保整改成效。十八届市委以来,在组织开展的三轮村级党组织巡察中,共督促边巡边改事项233项,对45个村级党组织整改成效进行督查检查,督促整改党支部核心弱化、自身建设不强等问题36件,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217件。
紧盯共性问题,“已病早治”提前改。推动未巡先改,将整改环节前移,每轮对村巡察反馈后,下发《村级巡察共性问题通报》和《巡察工作提醒函》,全市各行政村对照检查,深入开展自查自纠,寻找相同“病症”,形成问题整改清单,做到早预警、早发现、早整改,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,解决在初始阶段。十八届市委以来全市开展未巡先改3轮,查摆村级财务管理漏洞、村级工程项目监管缺位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欠缺、村级队伍建设有短板、落实组织制度不到位等六大类180余个问题,制定整改措施231条,已整改到位200条。城郊乡革命村、赵光镇前进村针对三资管理混乱,深挖问题根源,推动制定村财乡管、三资规范化管理等相关制度7项。主星乡4个村全面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,累计清理房前屋后及主干道两侧积存垃圾683立方米、村屯沟渠83公里,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。
紧盯制度建设,“标本兼治”长效改。“深”字打底,注重整改实效,坚持把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结合起来,紧紧围绕巡察反馈的突出问题,抓住重点领域、重要环节,倒查制度缺陷,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体制机制性原因,创新完善制度体系,扎紧制度的口子,实现整改一类问题、出台一项制度、堵塞一个漏洞,防止问题反弹回潮。健全完善《北安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制度》《北安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》《北安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管理细则》等制度28个。针对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,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,建立北安市“三资”监督管理平台,设立收支管理、项目管理、债权管理、民主监督等8个模块,对全市各村经济运营、民主村务等进行全程监控,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便捷高效管理。